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宣传

积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发布日期:2022-07-21 浏览次数:5725 来源:本站

时间:7月21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杨健


生态环境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积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是全民共治理念的体现,也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水平、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这需要坚持系统观念,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扩大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范围领域,并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及机制加以保障,把保护生态环境真正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一是通过宣讲培训,激发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及参与能力,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强大推动力。这就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向全社会积极宣讲生态文明理念,让生态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组织动员生态环境领域专家学者深入基层、社区进行生态文明理念宣讲活动。通过制度化的措施激发专业人员参与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的积极性,让专业人士率先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城乡基层特别是广大社区居民对于生态文明知识有着迫切需求,通过宣讲,可以让生态环保的理念逐步深入各个行业。


发动基层单位的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加入到生态文明理念宣讲中,不断扩大生态文明宣讲队伍。在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宣传过程中,各单位应着力培养本单位崇尚生态文明的积极分子,让其在本单位特别是基层社区的党课教育、参观学习等活动中,承担起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的工作,并将参与宣讲工作纳入评优评先的考核条件。


此外,还可以适当动员大学生、中小学生、青年志愿者踊跃投身到生态文明理念宣讲当中。通过多样化的、层层带动的方式,多方联动,努力使更多社会公众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承者和接力者。


二是搭建多样化平台,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的范围领域。社会公众不仅要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更应该努力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政府应通过全民全域绿色行动逐步引导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局面。


倡导公众在工作生活场域中从自身做起,尊崇简约舒适、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应该尽量选择低碳出行、绿色消费,自觉做好垃圾分类。自觉在家庭、亲友中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引导周围人群主动参与绿色行动。所在单位应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学校等建设活动。倡导员工严格按照节能减排相关要求进行办公活动,身体力行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治理专项活动。社区承载着重要的公共治理责任,可以依托社区平台开展相关生态环境治理活动。社区作为连接社会和居民的纽带,应为本地居民提供参与生态环保活动的机会,相关环保组织及单位也可以通过社区及时发布活动信息。这样,社区居民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更便捷地参与到生态环保实践以及生态环境决策、监督、诉讼等活动中。


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完善生态环保信息发布平台,利用政府微博公众号、政务APP、网络监督曝光平台等形式,方便社会公众及时获取环境信息,提升公众参与的知晓度、通畅性,增强生态环境治理参与效能。


三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机制,为公众参与保驾护航。应不断健全完善与公众参与相关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并将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程度的不断深入,对知情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应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涉及公众参与权利的规定,不断增强制度规定的实操性、程序性。建立一整套公众有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运行保障机制。应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并贯穿于生态环境治理的全过程。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激励机制,激发公众参与的内生动力。落实法律法规中奖励先进的条款,确保相关政策达到激励先进、鼓励参与的目的。除了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还应充分运用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对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重大贡献的公民或组织授予荣誉称号并加强宣传。进一步调动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性,激发其长期持续地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行动。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